Contents

gstreamer

基本概念

Pipeline

Element

Bin

bin是一个容器的概念,多个element组合在一起构成的逻辑单元称为bin。

Pad

在 GStreamer 中,pad( pads,也称为 “端口”) 是元素(element)之间连接的接口,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。可以把它理解为管道中元素的 “接口”,数据通过 pad 在不同元素之间流动。

  • src pad(源端口):元素输出数据的端口(数据离开元素的地方)
  • sink pad(接收端口):元素接收数据的端口(数据进入元素的地方)
  • ghost pad(幽灵端口) 是一种特殊的 pad,它本身不处理数据,而是作为容器元素(bin)内部某个元素 pad 的 “代理” 或 “别名”。
    简单说,ghost pad 的作用是:
  1. 让容器元素(bin)对外暴露内部元素的 pad,使容器可以像普通元素一样与外部连接
  2. 隐藏容器内部的复杂结构,简化管道设计

Probe

在 GStreamer 中,probe(探针) 是一种用于监控、检查或修改流经 pad 的数据的机制。它允许你在数据通过 pad 时插入自定义逻辑,常用于调试、分析或动态控制媒体流。

capabilities

interface

Buffer

Bus

Event

# 列出你的摄像头设备支持的所有格式、分辨率和帧率
v4l2-ctl --list-formats-ext -d /dev/video12

# 输出gstreamer管道图(apt install graphviz)
export GST_DEBUG_DUMP_DOT_DIR=/tmp/gstvideo
gst-launch-1.0 playbin uri=file:///home/ccls/ds.mp4 audio-sink='pulsesink client-name=uuid'

dot -Tpng /tmp/gstvideo/xxx.dot -o xxx.png

管道控制

动态修改运行中管道的元素属性

# 查看系统中所有运行的 GStreamer 管道:
gst-inspect-1.0 --types=PIPELINE

# 通过 ID 发送控制命令:假设目标管道 ID 为 0x55f5a7b2c3d4
gst-launch-1.0 controller --id=0x55f5a7b2c3d4 send=vol,volume:0.5

图片的清晰度是由什么决定的?物理屏幕大小和图片分辨率和图片大小这些吗

理解图片清晰度(Clarity)需要区分几个概念,你提到的几个因素都与之相关,但作用方式不同。简单来说,图片的清晰度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因素决定:

  1. 图片分辨率 (Image Resolution)

    • 定义:指图片包含的像素数量,通常表示为“宽度像素数 × 高度像素数”(例如 1920x1080 像素)。
    • 重要性:这是决定图片信息量细节的基础。分辨率越高,意味着图片包含的像素越多,能够记录和展现的细节就越丰富,这是清晰度的内在潜力。一张低分辨率的图片,无论如何放大或在多好的屏幕上显示,其固有的细节缺失是无法弥补的。
  2. 图片质量/压缩程度 (Image Quality/Compression)

    • 定义:指图片在存储时(尤其是有损压缩格式如 JPEG)保留了多少原始信息。压缩率越高,文件大小(你提到的“图片大小” - 文件体积,单位 KB/MB)越小,但丢失的细节和引入的噪点/色块(压缩失真)就越多。
    • 重要性:即使分辨率很高,如果图片经过了严重的有损压缩,细节会模糊,边缘会产生“马赛克”或“晕轮”现象,同样会导致看起来不清晰。因此,分辨率和压缩质量共同决定了图片的实际细节表现
  3. 显示设备的像素密度 (Pixel Density - PPI/DPI)

    • 定义:指显示设备(如手机屏幕、电脑显示器)或打印输出每英寸包含的像素点数量 (Pixels Per Inch / Dots Per Inch)。它由物理屏幕大小 (Physical Screen Size)屏幕分辨率 (Screen Resolution) 共同决定。
    • 公式关系PPI = √(屏幕宽度像素² + 屏幕高度像素²) / 屏幕对角线长度(英寸)
    • 重要性:PPI 决定了你在观看屏幕时,像素点有多么“细密”。
      • 高 PPI:像素点小而密集,人眼不易察觉单个像素,图像看起来就平滑、锐利,感觉更“清晰”。(例如 Retina 屏)
      • 低 PPI:像素点大而稀疏,容易看到“颗粒感”或“锯齿”,图像看起来就不够清晰。
    • 物理屏幕大小和屏幕分辨率的关系
      • 相同屏幕分辨率下,物理尺寸越小,PPI 越高,看起来越清晰。
      • 相同物理尺寸下,屏幕分辨率越高,PPI 越高,看起来越清晰。
  4. 观看距离 (Viewing Distance)

    • 重要性:人眼的分辨能力是有限的。在较远的距离观看时,即使屏幕的 PPI 不算特别高,人眼也可能无法分辨出单个像素,图像也会感觉足够清晰。反之,即使是高 PPI 的屏幕,如果凑得非常近,也可能开始察觉到像素结构。手机屏幕 PPI 通常很高,因为我们看得近;电视屏幕 PPI 相对较低,因为我们看得远。
  5. 缩放比例 (Scaling)

    • 重要性:当你查看的图片分辨率与显示区域的像素数不匹配时,系统需要进行缩放。
      • 放大 (Upscaling):将低分辨率图片显示在高分辨率屏幕上或放大查看时,系统需要“猜测”并填充新的像素,这往往会导致模糊或像素化,降低清晰度。
      • 缩小 (Downscaling):将高分辨率图片缩小显示时,通常效果较好,但如果缩小算法不佳或缩小比例过大,也可能丢失一些细节。
      • 点对点显示 (1:1 Pixel Mapping):当图片的一个像素正好对应屏幕上的一个像素时,能最真实地反映图片本身的清晰度(受限于屏幕 PPI)。

总结一下你提到的几个概念:

  • 图片分辨率 (Image Resolution):决定了图片内在的细节潜力。是清晰度的基础。
  • 物理屏幕大小 (Physical Screen Size)结合屏幕分辨率一起决定了显示设备的像素密度 (PPI),影响观看时的清晰感。
  • 图片大小 (Image Size - 指文件大小 KB/MB):通常与分辨率和压缩质量相关。高分辨率、低压缩的图片文件更大,往往更清晰,但文件大小本身不是清晰度的直接衡量标准,只是一个间接指标。一张高分辨率但压缩很差的图片,文件可能依然不小,但看起来模糊。

因此,一张图片最终看起来是否清晰,是 图片自身质量(分辨率、压缩) 和 观看条件(显示设备 PPI、观看距离、是否缩放) 共同作用的结果。 要想获得最佳清晰度体验,理想情况是:高分辨率、高质量(低压缩)的图片,在高 PPI 的屏幕上,以合适的尺寸(最好是 1:1 或适当缩小)和距离观看。